学术杂谈

文物的逻辑鉴定

大英博物馆对文物的鉴定有一种方法是:确定一个古代艺术品的年代和价值,就开研讨会。你必须拿出客观而又符合逻辑的证据支持你的结论。这里提到的逻辑和证据在文物收藏和鉴定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缺乏深入了解,并不知道他们的逻辑的具体内涵。我想他们的逻辑鉴定也不会多麽复杂,可能就是狭义的传统的逻辑学即推理而已。根据个人的收藏经历和方法,对文物的逻辑鉴定有不少体会,现总结如下。

         1、唯一性。见到一件你从来没有见过的文物(古代艺术品),在各种媒介上如书籍、报纸、音像都没见过,它的形象又很美,你就可以收藏和断真。因为它的唯一性就决定了它的不可复制性。如三星堆的金箔太阳鸟,铜立人、古瓷古玉、古漆器等。接下来,你就要根据它的器形、纹饰、工艺、颜色、材质等,再去给它断代。嘉家古玩店的许多宝物就是这样得到的。此理论的基础是古代皇家的艺术品有许多是孤品、单件。如玉玺、铜鼎、帛画等。

        2、同一性。古代的许多艺术品都具有同一性,如造形,陶器有,青铜器有,玉器也会有。你的宝物在材质上没有相同的,在异质上有相同的,就可以认真。那怕二者离得很远。这方面的例子很典型,值得牢记。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罐的断代和敲定靠的就是元代的一本书上有相同的图画。这比有没有元杂剧更令人信服。同是绘画,同一题材在不同的载体上,竟在21世纪的第5年演绎了一个拍卖神话,你不会不知道吧。

        3、统一性。在古代艺术品身上表现最多的还是统一性。如器型、纹饰、材质等。一批书可能一模一样,两件玉器也会是一模一样。这其间的奥妙是它们的工艺性质所决定的。书的工艺大家都了解,玉器是为何呢?玉器的板雕比较多,加工的时候可以相叠,就容易做出很一致的东西,看上去一模一样。像瓷碗、瓷瓶、家俱,像纹饰、工艺、颜料等,都有时代的统一性特征。这一点是常识,也是收藏和鉴定的基础。有一些大名鼎鼎的专家只会吃这碗饭,“没见过”就是他们扼杀真品宝物的常话。许许多多的仿品赝品也是从此产生,即照猫画虎者是也。

       4、实证性。各个藏品的最后结论必须来自实证,或来自古籍、或来自新发现,它不会是完全一致,这就要靠你的学识、老师、同好去破解了。如嘉家古玩店有一件金地开光瓶,底款是“大清雍正年制”,它的色彩很不好确定。先后曾以为是粉彩、五彩,几年后经过查找清宫档案,才弄清了它是珐琅彩。因为在怡亲王的档案里,明明白白记载着珐琅彩的色彩,有进口的9种,旧西洋珐琅料8样,新炼珐琅料共9样,新增珐琅色料9样等,这些色料的白、黄、绿、蓝、黑、酱、深葡萄色等色彩在画中全有体现,这不是最好的证据吗?更可贵的是二者还可以互相引证,何为黄何为绿何为蓝何为酱。

        5。规律性。凡事物的发生、成长、成熟、衰退、消亡都是有规律的,符合规律就肯定,不符合规律的就否定,这在收藏和鉴定中十分重要。过去,中国的大专家们不相信有元清花,后来又不相信有宋青花,更不相信有唐青花,结果呢,都有。还有一些专家宣称青花瓷是进口货,是专门为国外生产的,大器多等,这均违反了规律,违反了买卖、产销的规律。官窑说也是不符合规律,不符合陶瓷生产的规律。不是那个皇帝想烧什麽就能烧出什麽、想在哪里烧就在哪里烧,它是高科技,它有工艺流程,它要技术人才,不仅宋代没有官窑,就是明代清代也没有官窑。如果瓷器有官窑,我国的官窑就多如牛毛堆积如山了!且不说服装、兵器、钱币、金器、玉器,就是琉璃瓦、宫墙砖、铺地砖、颜料、文房用具、玩具等宫廷用品的官窑,不把皇帝老儿累死也要烦死。他说官窑瓷不计成本,他又说国力衰退、官搭民烧,根本不懂半点逻辑和哲学。

         6。延续性。你只要认真地翻几遍《中国陶瓷图录》,你就会发现历代的陶瓷器有着明显的相袭特征,有器形上的,有纹饰上的,有工艺上的,有颜料上的,有材料上的,有装饰上的,这种器物制造的延续性对认识文物的年代,大有裨益。一件文物的特征愈与上一代的接近和愈多,它就愈靠近上一代。如元代的多棱形瓜棱形瓷器比较多,就是沿袭了宋代的传统。明初的瓷器也延续着许多元代的风格,如器形大,纹饰繁等。

         7、多样性。中国古代的艺术品是多种多样的,有多少种多少样,没有任何专家和机构可以估计出来,这是由它的生产历史和生产者的基础决定的。这更是生产者的创造性所决定的。从理论上讲没有绝对一致的东西,从实践上讲,也是如此。完全一致了,就要慎之又慎。叠制的古玉在玉质上在沁色上必有差异。一个人包出的饺子决不会一模一样,细微的差别要细心的看。几个人包饺子,馅一样,但形五花八门。人一上百,形形色色,个性不一,产品也不一。

        8、探索性。古代艺术品里里外外都充满着探索性,它是古代艺术品无比辉煌的动力。中国古陶瓷的表现尤为突出,它探索了几千年,才有了原始瓷;又探索了上千年,才有了青瓷,又继续探索,又有了黑瓷、白瓷、彩瓷等。它的探索性又有广泛性、普遍性和创造性。由此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鉴别中间产品,过渡产品。如柴窑、金代、南宋瓷器等。

        9、借鉴性。学习、借鉴是古代艺术品发展的捷径和大学。每个陶瓷窑系的形成,都是学习借鉴的结果。产品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借鉴性的体现,收藏与鉴定文物不能不搞清之间的奥妙。现在的许多文物还找不出准确的窑口,或张冠李戴,就源于此。东南方的一些收藏家把刻花青瓷常按耀州瓷对待,就搅和了一些新安窑、临汝窑、内乡窑等窑口的产品。

       10、独特性。古代艺术品的独特性是不时发生的,是一种客观存在,它的起因可能缘于商品经济。一分价钱一分货。我出高价,我的东西就比你的好,就比你的独特,就和你的不一样,这是消费市场可以左右的。如元青花罐,普遍的是内胎无釉,但出现了内胎有釉的,专家就不认可了,就一票否决了,这是不懂哲学的表现。判定这样的艺术品,要全面的看综合的看,只要它的风格、器形、纹饰、色料、工艺、画技都是一流的,这件东西就应该判定为真品、精品。文物的独特性是所谓的一票否决制的天敌和劲敌,是判断专家工夫和良心的试金石。雅昌论坛上有一件青花釉里红水莲纹衔环铺首罐,样样精美,罐里有釉,专家如果就此枪毙了此罐,我敢肯定他把国宝枪毙了。上期北京电视台鉴宝节目,专家对一件元青花的各方面都认为好,只是罐内有釉而予否定。我问专家:你是否有点迂腐了?

         别说古物了,就是在今天的收藏市场上也时有奇迹出现,也现象独特,我们不能因为它独特、少见而不可能、不看好、不认真。著名的案例是向家林定瓷风波,专家权威们一口否决,有一个理由是他一个人收藏了80多件宋定瓷,这怎麽可能呢?这会是真的吗?仔细分析,这完全有可能,也会是真品。中国古代宝物多有窖藏,一个窖藏有几十件上百件几百件宝物是不稀奇的,一个窖藏的东西全叫一个人收藏了,这更可能。收藏界有一句行话叫“收藏有缘”,不就是指的这独特现象吗?再就是从古籍上看,宋代定窑的著述最多,窑系也很广,年代也很长;从考古发现上看,新出土的宋定瓷也名列前茅,都证明定窑瓷器的存世量是第一的。向家林定瓷的要害不是多的问题,也不是真的问题,而是窑口的问题。

       附带讲一下耀州窑窖藏的实际。50年代,国家专家调查耀州窑,在所在地的一座小学里,就是黄堡小学发现了一个石碑-----德应侯碑,此碑是中国陶瓷史的典籍,是国宝。现存西安。与此碑同时发现的还有一个窖藏,一窑洞的瓷器,几百件,碗居多。窖藏挖开后,没有人照看,就成了一些调皮学生的“响器”。经常有几个小学生转悠到窖藏里,各拿出几个碗,找一块硬地,把碗高高举起,又狠狠摔下,听瓷碗破碎的响声!比谁的瓷碗摔得响!(现在摔碗听响的学生已年愈花甲,还健在。后悔没藏几件,不知道现在能值钱。)前几年,国家考古所发掘耀州窑,还发掘出金代瓷器窖藏,也是一窑洞几百件,以碗居多。修省道,出了一坑瓷器,不知多少,被文物贩子花几十万全端锅了。

          11、有限性与无限性。搞收藏的和搞鉴定的必须明白我们知识的有限性和客观外界的无限性。不是耳熟能详和十分有把握的古代艺术品,不要轻易下结论。要有意识地挑战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古代艺术品面前,任何人都是学生,没有老师和专家。面对一件文物,瞬间作出结论的,一般要打眼和丢脸,不管是肯定或否定。正常情况下,要看好一件古玩,没有半个小时是看不好的。对没见过的,可能要看几天和几年!

          12、关键性。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古代艺术品更是这样。决定事物性质的因素可以称之为关键性。能抓住古玩的关键因素,收藏和鉴定就轻松多了。如战汉玉器,你可以只认它的玉质,只要是和田玉,你就买下,用和田玉作仿品,一般是赔本买卖,没人做。再就是它如果有游丝毛雕的纹饰,它就是精品了。元青花的关键是苏麻离青,所以要认准它的面孔,它的“雀斑”。明清家具的关键是材质,或紫檀或黄花梨。珐琅彩瓷的关键是4大色料----绛黄、草绿、葡萄紫和宝石蓝。宋定瓷的关键是白胎和划纹,宋耀州瓷的关键是刻花和灰胎,唐三彩的关键是开片和蓝彩(进口的苏麻离青),汉陶的关键是泛铅,等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国宝无处不在兮,吾将左右以卫之!

          以上各点可以独立运用,也可以综合运用。方法是推理。
 

郑重声明:一、本馆的全部藏品,均是馆主在深圳、西安、北京等古玩店或地摊用现金购买,来源途径光明磊落,任何胡诌或玷污,给本馆造成各种损失的,将承担法律责任。
二、本馆的所有藏品及文章均享有知识产权保护。文章允许署名(漆沮馆)或(孟楫)网络转载,不允许结集出版;
藏品及藏品图像不允许仿制和转载。如有侵权,本馆主享有维权的责任和权力。您是第619790 位访问者 陕ICP备110136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