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论文

走进上海博物馆元青花国际大展的新启示

功夫不负有心人,上海博物馆经过十年磨剑,终于修得正果,迎来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元青花作品,召开了千年一遇的元青花国际大展,这既是上博的历史丰碑,更是中国的一次文化大典、艺术盛典、收藏经典。笔者几临大展现场,与经典元青花几乎零距离的接触,感慨万千,赞叹不已,灵感涌动。面对书本面对影像根本无法看清的现象或应该得到的本质启示,在生龙活虎的实物面前,几乎都可以迎刃而解。下面,就是笔者走进上博元青花国际大展的新感知。

          一、元青花的地位确实是首屈一指。与商代司母戊大方鼎西周大克鼎三星堆铜立人抑或曾侯编钟相比,元青花鬼谷子罐可能不敢妄称老大,但就上市的中国古代艺术品而言,元青花鬼谷子罐毫无疑义是老大、老一、老爷子!此地位恐怕要维持几十年或更久。与唐宋的高古瓷相比,元青花更有艺术;与明清的御用瓷相比,元青花更有思想。与宋代的刻花、印花瓷相比,元青花以艳丽取胜;与永宣的青花瓷相比,元青花不乏精细,且豪放大气;与清三代的彩瓷相比,元青花没有匠气,却有书卷气草莽气英雄气。看清三代彩瓷,不免沾染荣华富贵的俗气,看元青花瓷器,不免陡升飞龙在天的豪气。清三代彩瓷虽然拍了个5.5亿高价,但是不付款不成交,又使清三代彩瓷平添了一股傻气!所以,元青花鬼谷子罐卖了2.3个亿,人人惊叹,但又人人敬佩。这次零距离拜谒鬼谷子,才知道鬼谷子是那么的高深,那么的高不可攀!老外的眼睛就是比中国人的亮!老外夺走鬼谷子一点都没有走眼!老外用2.3亿在拍卖会上捡了个大漏!

         二、元青花的丰富出人意料。元青花是实用器,这个观点基本上没人反对。但是,这个实用器既有酒瓶、酒罐、酒壶、酒杯、大盘、大碗、大盆、多层组合套盒等食饮器,又有象耳瓶、带座瓶、连座炉、谷仓等供祀器,还有砚台文具等,这些都没有超出人们的想象。但是,一件“蒙古包”(骰子罩)却把元青花的领域拓展到了天外。虽然,专家把它称之为蒙古包或骰子罩,但它的真实用途,无疑扑朔迷离。在元代古籍绘图中,出现过这种半球状的带有拱形门的图例,那是一种将军用“行军篷”,很明确。而这件“蒙古包”比“行军篷”要高出许多,门又小得多,把它定为“行军篷”显然是不妥的。那么,定为“蒙古包”是不是就恰当了呢,笔者认为也不恰当。因为蒙古包是半圆显扁圆形的,而这件“蒙古包”则是高18厘米直径18.5厘米,高度与宽度的比例明显不同于蒙古包。笔者认为,这件元青花瓷器似乎是一件“清真寺”,为穆斯林家庭或商人路途中祈祷之用器。如此解释,倒比较符合穆斯林文化和元青花的商品性质。

         三、元青花的断代向13世纪倾斜。在大展中,有一件青花云龙纹大罐,出土于1966年江苏金坛湖溪村元代窖藏。出土时,罐内藏有五十余件银器,其中一件银盘的外底刻有阿拉伯铭文,翻译为汉文是“714年1月”(回历),即元仁宗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此罐高26厘米,口径22.2厘米,足径20.2厘米。器形端庄规整,青花发色明艳,花纹刻绘精细,是一件十分成熟的元青花作品,它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断代意义。它向世人证明,元青花的成熟期不是在元代中晚期,而是在元代的早期。至于早到什么时期,能不能早到13世纪,能不能早到13世纪的南宋,则是元青花研究者的重大课题。

          笔者研究发现,此罐上的云龙纹与最新出土的菏泽沉船上的元青花云龙纹梅瓶上的云龙纹十分相像,都是回首龙,都长有两只相同的角,都是如意朵云,都在龙颈的外部靠近处描绘了一出相似的火焰纹,这种种细节告诉我们,它们一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同一年代,或同一窑口,或同一画师,或同一产地等。菏泽青花梅瓶的断代,如果按流动性最强的钱币为依据的话,它就是一件南宋的产品,南宋淳祐年间的产品,即1241至1250年间的产品,甚至于更早。遗憾的是,所谓的专家们没有以钱币作为断代依据,而是以瓷器作为断代依据,生生把它断为元代青花,把出土文物的水搅的更浑了!很简单的道理,其他瓷器都是宋代的,为什么这件青花就非得是元代的呢?如果把这两件青花大器联系起来,起码可以断定,在13世纪,中国已经生产出了成熟的青花瓷器,至于是元初,还是南宋,则需要好好研究了。

         四、元青花鬼谷子罐实物美不胜收。凡是搞收藏的人,无人不晓鬼谷子青花罐。但是,有几个人见识过它的真容呢?在见识过它的真容的几个人里面,又有哪一个是鉴赏家呢?元青花鬼谷子罐的天价人人都能听的懂,如果有人听不懂2.3个亿人民币,还有人注释,能买到两吨黄金。但是,又有哪个专家能读懂它的美学价值呢?不与鬼谷子罐零距离接触,不与鬼谷子罐面对面交流,不围绕着鬼谷子罐转它十圈八圈,鬼谷子罐之美,就无法感知。它的美,美在纹饰,笔笔精到;它的美,美在人物,个个传神;它的美,美在浪漫,双虎拉车;它的美,美在青花,浓艳亮丽;它的美,美在釉面,晶莹如玉;它的美,美在主题,救苦救难------。如此之美,美不胜收,美轮美奂,空前绝后!

         五、元青花釉面研究值得重视。世界范围内的元青花研究至今已有83年,先有英国人霍布森的《明代以前的青花瓷器》(1929年),后有美国人波普的《14世纪青花瓷器》(1952年)。中国古籍中不乏青花瓷的记载,但近现代的学术性研究却几近空白,20世纪50年代,仅有冯先铭《14世纪青花大盘和元代青花瓷器的特点》一文。20世纪60年代,同样如此。70年代以后,随着元青花瓷器的陆续出土,发掘报告增多,元青花一词出现的频率才逐渐显强。当代的元青花研究热潮自2000年开始,在2006年达到高峰,2010年之后,基本沉寂下来。十年元青花研究,最辉煌的成果莫过于黄云鹏主编的《元青花研究---景德镇元青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其次,就数许明的《元青花考察亲历记》了。除此而外,虽然元青花的研究文章数以百计,但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研究专著却无影无踪,元青花研究在当代中国还处于新婚蜜月期,离诞生宝贝蛋尚有很大距离。

        就目前所有元青花研究而言,所谓的鉴定文章几乎占到了90%以上,即使在这90%的鉴定文章里面,也没有一篇令人信服的文章,基本都属于瞎子摸象之类。比如,关于元青花釉面的论述文章,就没有一篇。面对上博的元青花展柜,笔者强烈地感觉到 元青花的优劣在于釉面,而不在于青花,也不在于绘画。凡是釉面好的,青花发色、绘画技巧都好;而青花发色、绘画技巧都很好的作品,却由于釉面的暗淡、干涩而逊色。釉面好的元青花,给人的感觉是温润如玉、晶莹剔透、宝光熠熠,沁人心扉。在这次展出中,釉面好的作品约为十分之一,比如云龙纹象耳瓶、鬼谷子罐、昭君出塞罐、凤凰瑞兽穿花纹四系扁方壶、三顾茅庐梅瓶、云龙纹梅瓶、云龙缠枝牡丹兽耳盖罐、缠枝牡丹纹梅瓶等。在元青花瓷器中,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大罐的鱼藻纹纹饰是极其精美的,算得上元青花花卉动物纹中的第一,但是,它的釉面就不如以上列举的作品。如果以100分评分的话,这只罐子就会因此失掉五六分。

       就世界目前的影像技术,还无法展现出元青花釉面的神采,所以,不目睹元青花实物,就永远不会理解或感悟元青花。

          六、元青花的特征是差异性。在元青花鉴定界,流行一句话,叫作“一票否决制”,就是在鉴定元青花时,只要有一点不符合标准器的标准,就可以断定它不是元青花。实际情况是什么呢?在所有的元青花真品中,没有一件是完全一致的,或者是基本一致的。所有元青花都存在着差异,即使是按一个标准制作的一对作品,也同样如此。典型例子就是至正十一年云龙纹象耳瓶,且不说纹饰的差异,就是铭文和高度也有出入。再就是展出的四系扁方壶,一件为伊朗国家博物馆藏,一件为日本出光美术馆藏,两者除了扁方形相似外,其他则完全不同。明显差异是系钮,一个做成螭龙形,一个做成叶蔓形。再就是元青花纹饰的构图,它同样是一图一式一样,绝不雷同,有多层构图式,也有通景构图式,有繁密式,也有疏朗式。有大罐,也有小罐;有小碗,也有大碗-----,这一切都说明元青花没有统一的标准,更没有所谓的标准器,所谓的“一票否决制”是幼稚可笑的。如果用日本出光馆的扁方壶为标准,伊朗馆的扁方壶就必遭厄运。反之,倒霉的就会是日本馆藏的了。

          元青花瓷器的差异性是历史的记忆是岁月的留痕,它由当时的工艺或工匠的意趣所决定,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可能识别元青花。

          看过上海博物馆的元青花国际大展之后,笔者才算是初步感知了元青花,笔者才明白了我们在元青花面前还是很肤浅,无论是它的价格、它的纹饰、它的釉面、它的工艺、它的品种、它的花色、它的胎质、它的文化、它的价值、它的出生、它的背景------。

郑重声明:一、本馆的全部藏品,均是馆主在深圳、西安、北京等古玩店或地摊用现金购买,来源途径光明磊落,任何胡诌或玷污,给本馆造成各种损失的,将承担法律责任。
二、本馆的所有藏品及文章均享有知识产权保护。文章允许署名(漆沮馆)或(孟楫)网络转载,不允许结集出版;
藏品及藏品图像不允许仿制和转载。如有侵权,本馆主享有维权的责任和权力。您是第619121 位访问者 陕ICP备11013654号-1